人才盘点1-3-5模型解析:如何通过萝卜与坑的比喻理解企业人才匹配
企业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人的努力,而人才与岗位的契合度直接关系到战略的成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人才盘点中的1-3-5模型。
抓住核心人岗匹配
人才配置是人才盘点中的关键环节。企业的战略实施离不开人的因素,唯有员工的能力与岗位需求相匹配,战略目标才有可能实现。若出现人岗不匹配的情况,员工的工作将难以胜任,企业的战略目标也将难以实现。以某互联网公司为例,由于部门岗位与员工技能不匹配,项目进展缓慢,业绩不佳。这充分说明,确保人岗匹配是组织战略成功实施的基础。
聚焦三个方向盘点
人才盘点主要关注架构、数量和质量三个维度。首先,要检查组织结构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够有效支持战略的执行。其次,要确认各个岗位的人员配置是否得当。再者,要对员工的能力和潜力进行评估,看是否符合标准。尽管不同企业在这三个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在具体操作上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企业通过绩效评估来选拔人才,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但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绩效评价法的局限
有些企业通过绩效评估来对人才进行盘点,将业绩作为关键评判依据。这种做法比较简便,可以迅速反映出员工的工作成效。但这种方法存在明显不足,因为业绩只是静态的数据,并未考虑到员工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表现。比如在销售岗位,市场环境的影响较大,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段的业绩可能会有很大差异,仅凭业绩评价无法全面了解员工。
高潜九宫格的难题
有些企业运用九宫格来衡量员工潜力,但评估潜力往往难以精确。因为潜力包含多方面因素,比如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些难以用具体数字来衡量。不同的评估者对潜力的看法和评判标准各异,这导致评估结果难以统一。企业要准确使用九宫格来评估员工潜力,这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岗位审视与战略对齐
岗位是构成组织的基本单位,但不少企业在岗位设置上存在混乱现象。以一些中小型企业为例,它们在年初设立新岗位,到了年底却频繁合并或撤销,这主要是因为岗位设置与组织目标和架构未能同步,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在进行人才盘点之前,必须检查岗位设置是否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确保岗位设置既科学又合理。
岗位分级管理要点
在实际运营中,企业涉及众多岗位,全面盘点难以实现,因此需对岗位进行分级管理。采用四象限法,将岗位划分为A、B、C、D四等,优先关注并优化A、B级岗位,因为这些岗位对公司战略执行至关重要。以一家约200人的中型企业为例,拥有100多个岗位,合理分级有助于提升盘点效率,集中精力管理核心岗位。
岗位能力拆解方法
岗位确定后,需对所需能力进行细分,包括核心、基础和专业三个方面。对每一类能力,都要明确其定义、等级以及行为标准。这样做有助于明确岗位所需的具体能力,并为人员能力评估打下基础。以软件开发岗位为例,其核心能力可能涉及编程技巧,对这些能力进行细致的分级和描述,有助于更精确地判断应聘者是否符合要求。
人员能力评测方式
评估人员能力,需考察其与职位是否相称。依据胜任力模型中的行为标准进行评价,并参考岗位业绩来调整。目标是保证评估结果公正无误,准确体现员工与职位的契合程度。比如,在一家制造公司,运用此评估方法,发现有些员工技能欠缺,便及时调整了他们的职位或为他们安排了培训。
基于盘点结果的优化
人才盘点旨在提升和改进。盘点完成后,针对员工在岗位上的能力不足,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如果关键能力差异不大,就会将其纳入下一年的人才培养计划;若差异显著,则会在下一年的人才招聘计划中进行调整。比如某电商企业,依据盘点结果对部分运营岗位的员工进行培训或替换,从而提高了部门的整体业绩。
各家企业在人才梳理上有哪些特别的方法?欢迎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同时,在评论区里也来聊聊你们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