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完善国企分类考核评价体系 个性化指标占比达77%
国资委创新探索
国资委主动推进创新,对央企的经营成果评估进行了新的尝试。在2024年,他们针对19个不同行业发布了具体的考核计划,其中年度评估中,特色指标的比例高达77%。这一做法充分照顾到了央企使命的多样性、产业的广泛分布以及业务领域的复杂性,是一种针对企业具体状况的创新实践。
这一系列的前沿探索,为后续考核体系的健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资委不懈努力,通过持续探索,旨在使考核更加精确和高效,以推动中央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一企一策”全面推行
自2024年开始,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实施了“一企一策”的考核制度。该制度综合考虑了企业的共性量化指标和个性化差异,根据企业的职能定位、行业特点以及所担负的任务,增设了价值创造能力的评估标准。同时,与企业签订具有针对性的经营业绩责任书,确保企业能在各自的领域充分发挥优势。
“一企一策”并非普遍适用,它针对的是每家企业的特殊特点。这样的评估方法有助于中央企业更有效地承担其职责和使命,以适应市场环境的持续变化。
海油构建考核机制
中国海油根据自身状况,实施了WBS工作分解结构法,并于2016年8月2日设立了分公司。他们建立了针对不同类别、行业和企业采取不同策略的考核体系。针对功能保障和经济效益等关键任务,对各个业务部门提出了不同的权重要求。
该机制着重考核关键点,有力地指导和促进被考核者完成职责,紧密联系企业业务特色与评估要求。这使评估更具目的性,有利于中海油各业务领域的共同进步。
专家认可考核体系
吴刚梁,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的研究员,多次在学术期刊上撰文。他指出,经济责任易于进行考核和评估,国资监管已经建立了包括“一利五率”在内的健全考核机制。不少国企改革的专家也持有相似的见解。他们认为,分类考核是国资监管改革的一个重大进展,对于形成完善的国资监督管理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专家们对该体系的认可,为“一企一策”考核提供了理论依据。这同时也表明,该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均获得了认可,有助于其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地方国企量身定制
依据省属企业的职能定位和长远战略,各地建立了针对每个企业的个性化高质量发展评估体系。例如,湖北省国资委,对国有企业按类别进行区分考核,对于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主要评估其经济效益;而对于提供金融服务的国企,则着重考察其盈利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
该考核体系专为地方国企量身打造,充分照顾到其特性。它使得考核更加贴近实际情况,为地方国企的发展指引了道路,助力其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考核体系成效显著
“一企一策”考核体系在实际运用中效果明显。它通过精确评估,助力企业提高经营效能和管理标准。此举有助于中央及地方国有企业更有效地执行战略任务,推动它们实现更高质量、更优功能的持续发展。
该体系的成功运用,为国有企业改革开辟了实用之道。它唤醒了国有企业的内在潜能,增强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生机与活力,未来还将持续发挥其正面影响。
你觉得“一企一策”的评估机制在国企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新的调整?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同时,也请为这篇文章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