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专业人才能力标准
在公司的能力模型中,一般会包括三类能力:核心能力、领导能力和专业能力。
核心能力是需要组织中所有人员都要具备的行为表现,往往与公司价值观是一致的,譬如客户优先、团队合作等; 领导能力是组织中管理层应该具备的领导素质,包括领导团队、领导业务等维度,常见的领导能力如战略思维、商业敏感、人员发展等; 专业能力也称技术能力,专属于特定工作序列,指为了完成某一具体类型的工作职责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譬如市场营销序列应该具备的市场调研能力、客户数据库管理能力,薪酬管理序列应该具备的薪酬分析能力等。 现如今,越来越多组织已经拥有了良好的能力模型基础,很多已经建立了自身的领导能力与核心能力模型;同时,组织也日益重视对于关键专业岗位的人才招募与培养,因此,专业岗位的人才能力标准建立已经成为企业的关注重点,专业能力建模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必备之技能要求。 那么,该如何构建专业能力模型呢? 简单来说,专业能力模型构建流程分为3步走。 首先,确定职位序列与划分职业层级。 其次,通过专家研讨明确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最后,通过分析提炼构建能力框架,并完善能力定义与行为指标。 接下来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构建专业能力模型的每个步骤。 专业能力模型构建步骤 第一步:划分专业序列及层级 1、专业序列的划分原则: 专业序列是根据相似性原则进行划分的,包括工作职责和管理范围的相似性,以及任职者所需知识、经验、技能的相似性/相近性。 专业序列的划分取决于公司战略和业务需要。如果划分的通用程度太高,将不利于实际应用;如果划分的专业程度太高,会导致缺乏灵活性和前瞻性。 2、序列层级的划分原则: 序列中的“层级”是依据在同一职位序列中对工作职责、职位要求达到的能力标准高低的不同而划分的,这种差异来源于实际存在的职位,各层级之间的能力要呈现出必要的差异性和连续性。 序列层级划分取决于公司对人才层次的需求、职位序列承担职责的难易程度、任职能力的复杂度,不宜太多或太少。 第二步:通过专家研讨会了解知识技能要求 1、挑选参加人员: 每个专业序列挑选4~6位组织内部的专家,参与研讨的专家需要对其所在的专业有丰富的经验,对专业职位所要求的技术、知识和能力有深入和全面的了解,绩效优异。 2、组织专家研讨: 确定专家组研讨会议的时间和地点,获得各位专家的确认;组织专家会议,向各位专家介绍能力模型的概念及其运用,以及本次专家研讨的主要目标和工作内容。 3、专业能力讨论: 组织各位专家对专业序列要求的能力进行讨论,如“您所在工作领域主要承担哪些职责?包括哪些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行为?”、“针对每一项具体的工作行为,任职者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每项能力的含义是什么?”。 4、专业能力要求匹配: 在初步讨论确认出专业序列要求的职责和能力项的基础上,将最为重要的8~10项能力根据重要性和熟练程度要求匹配到专业序列的不同层级。 第三步:构建能力框架 1、分析提炼,形成能力框架 2、完善能力定义与行为指标 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基于能力的绩效与人才管理体系是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