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人员离岗离职脱密期管理:HR主导,时长与审查要点

员工关系 2025-07-31 7

关于涉密人员离岗离职阶段的脱密期管理工作,是企业确保信息安全、防范泄密风险的关键环节,HR部门在其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主导职责。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脱密期管理并非简单的流程性操作,而是依据国家相关保密法律法规及企业保密制度,对涉密人员在离岗离职后一定期限内的从业行为、信息接触等进行的针对性管控措施。

1. ▶ 脱密期时长确定:需根据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前的涉密等级核定,核心涉密人员一般不超过3年,重要涉密人员不超过2年,一般涉密人员不超过1年。企业HR应在员工入职时即明确告知其涉密等级所对应的脱密期要求,并在劳动合同中予以书面约定。

2. ▶ 离岗离职前审查:此阶段HR需协同保密管理部门,对涉密人员进行全面的保密教育谈话,明确脱密期内的禁止性行为——如不得在脱密期内未经批准出境,不得到境外驻华机构、组织或者外资企业工作等规定。同时,收回涉密档案、文件、存储介质等涉密载体,并办理交接清单签字确认手续。

3. ▶ 脱密期内行为限制:HR应监督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不得在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尤其是具有竞争关系的同类行业企业任职;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传播或允许他人使用原工作中接触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脱密期员工采取调整工作岗位、变更劳动合同内容,或者安排其从事非涉密工作等脱密措施。

4. ▶ 薪酬待遇保障:在脱密期内,企业应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或脱密期协议,保障涉密人员的基本、福利待遇不受影响,不得因实施脱密管理而降低其应有的劳动报酬

5. ▶ 动态跟踪管理:建立脱密期人员台账,定期通过电话、邮件或面谈等方式进行回访,掌握其就业情况及行踪变动,确保脱密期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直至脱密期满后,方可解除全部管理限制并书面告知本人。

问:若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违反管理规定入职竞争企业,HR部门应如何处理?

答:HR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方面与该员工取得联系,要求其停止违规行为并限期改正;另一方面,依据劳动合同、脱密期协议及企业保密制度,追究其违约责任,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同时向相关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情况。

问:涉密人员拒绝签署脱密期协议,企业能否拒绝为其办理离职手续?

答: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是法定要求,属于强制性条款。若员工拒绝签署,企业HR部门可暂缓为其办理离职手续,并持续进行政策解读和沟通,直至其配合完成相关手续;对于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的,企业有权依据规章制度作出相应处理。

实践中,HR部门需将脱密期管理融入企业人才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从入职时的源头告知,到在岗期间的动态评估,再到离岗离职时的严格执行,形成闭环管理机制,才能有效筑牢企业信息安全防护屏障。

点赞0 分享
企业劳动法专项活动策划全流程,HR实操难题这样破
« 上一篇 2025-07-31
人力资源的特征有哪些?生物性与能动性特征解析
下一篇 » 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