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框架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适用与管理细则,HR必知

员工关系 2025-08-13 6

关于劳动法框架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适用与管理细则,是企业各等级HR日常人力资源配置与风险防控工作中的核心议题。此类合同因缺乏明确终止期限,对企业用工灵活性与员工权益保障均具有深远影响,需HR团队系统掌握相关规范要点。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基本概念界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其核心特征在于劳动关系存续周期的开放性,而非“终身雇佣”或“铁饭碗”——當出现法定解除情形(如员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失职舞弊等)时,企业仍有权依法终止劳动关系。

强制签订情形的七大触发条件

HR需重点关注以下员工入职或在职期间可能触发强制签订义务的情景:

1. 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未主动要求签订固定期限合同的;

2. 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

3. 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劳动者未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合同,且不存在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即无过失性辞退与医疗期满/不能胜任工作情形);

4.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1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5. 在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施行前已连续工作满10年且2008年后未签订合同的;

6. 军队转业干部、退役军人等政策性安置人员,本人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

7.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应当签订的情形。

HR实操管理中的五大关键策略

(一)签订时机的主动把控

• 对符合连续工作满10年条件的员工,建议在期满前3个月书面核实其签订意愿,避免因逾期未签导致被动;

• 二次固定期限合同到期前60日内,需启动续订评估流程,明确员工是否具备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资格,并留存书面沟通记录。

(二)条款设计的合规性优化

• 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等核心条款需与固定期限合同保持一致性,薪酬调整机制应写入合同附件(如“按公司年度薪酬方案执行”);

• 避免约定“可随时调整岗位”“任意降薪”等违反公平原则的条款,确需变更时应签订书面补充协议。

常见争议问题与解决方案对照

争议场景错误处理方式合规解决方案
员工拒不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直接终止劳动关系要求员工出具书面拒绝说明,并保留证据存档
连续工作年限界定模糊仅计算劳动合同签订周期包含未签合同但实际用工的期间(需流水佐证)
二次合同到期后未及时续订继续用工超过1个月未签书面合同立即补签无固定期限合同,超期部分按双倍差额赔偿

HR高频疑问解答

Q1: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后,能否通过岗位调整降低用工成本?

A1:岗位调整需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调整后劳动条件基本相当”“无惩罚性或侮辱性”三要件,且需与员工协商一致或依据合同约定。单方面强制调岗可被认定为未按约定提供劳动条件,需承担赔偿责任。

Q2:员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未享受养老保险,无固定期限合同是否终止?

A2:Yes。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是否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不影响该条款适用性。

Q3:无固定期限合同员工经济性裁员时,是否享有优先留用权?

A3: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裁减人员时,应优先留用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后续招聘同类岗位时需通知被裁减人员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企业HR应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管理纳入用工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常态化人员盘点、合同台账动态更新、法务部门前置审核等机制,实现合规性与用工灵活性的平衡。在当前劳动争议案件中,超30%源自无固定期限合同签订与履行纠纷,系统性预案的构建对企业稳定运营至关重要。

点赞0 分享
护理人员奖金分配方案:基础概念阐述与关键模块拆解要点
« 上一篇 2025-08-13
企业HR必看!团队建设户外活动实用指南及高频痛点解决方案
下一篇 » 202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