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深化,虚拟股权激励方式解析说明?
虚拟股权激励方式近年来在企业激励体系中愈发受关注,它有诸多优势,但也伴随着一些棘手问题,值得企业各等级HR深入探究。
虚拟股权定义剖析
虚拟股权激励指企业股东保留资产所有权,出让部分或全部股权收益权激励核心员工,属中长期激励。比如华为员工通过出资方式获得虚拟股权,由工会委员会‘变相代持’,此方式能绑定员工与企业利益,激励员工为企业长期发展贡献力量。
激励目标设定
虚拟股权应与企业其他激励模式一样,遵循资本增值原则,平衡股东短期收益损失。股东层面,虚拟股权需约定未来成长业绩要求,避免股东存量收益过度被分享。像一些企业,未设定合理业绩目标,导致股东利益受损,激励效果不佳。
出资方式解析
出资获虚拟股权类似员工持股,由员工持股平台代持股权从而使员工获分红权。员工实际出资,公司与员工签协议作分红依据。出资方式多样,货币或奖励均可,货币出资的合规进账问题需解决,奖励出资可避免操作难题。比如当员工用货币出资时,其资金进入公司的途径合法有效,才能保障激励计划顺利推进。
收益分红界定
为科学界定虚拟股权,与实际股权须有严格对应关系。出资方式下应同股同收益,税前分配;非出资情况则按业绩分增量收益。这样的规定可让股东利益得到保障,也能充分激励员工积极性。以公司盈利大幅增长为例,出资员工获得分红激励,提高工作热情与责任心。
过度激励风险
虚拟股权虽无实际股权交易,但需关注过度激励问题。总体激励比例不能过大,也要防止少数关键员工激励过度。过度激励易让股东利益受损,员工行为短期化,比如激励比例过大,公司资金压力变大,影响资金正常运转。
运作方式差异
员工不出资时,虚拟股权运作简单,仅靠激励计划就能实现。赠予或奖励方式应以增量收益分红为主,避免分配存量收益,以免打击股东积极性。比如单纯将员工业绩与未产生的增量收益挂钩激励,就能实现股东与持股员工利益最大化。
企业各等级HR在实施虚拟股权激励时要统筹考虑诸多因素。你认为在实施虚拟股权激励时,最难把控的是哪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