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巨资提员工敬业度,管理者答案却不一,问题何在?

员工关系 2025-07-04 5

员工敬业度一直是公司极为重视却又存在诸多认知分歧的概念,每年公司投入巨资提升员工敬业度,但管理者们对此定义不一致,这种模糊看法对公司而言是存在风险的,却也凸显着明确其定义的重大价值。

模糊定义之患

众多公司虽在提高员工敬业度的投入上不惜重金,可一旦询问管理者其确切含义,却会得到相差甚远的答案。这些定义跨度极大,从简单的“自发努力”到令人费解的“关系网”。这种概念的模糊弊端明显,因为诸多迹象表明不论哪一种敬业概念,公司都得对员工的敬业情况谨慎管理。

敬业影响之巨

一项民意调查揭露,在员工自认为敬业度高的公司与同行相比,离职率能降低 25%至 65%,且依公司人员流动率高低情况有所不同。这就体现出明确员工敬业度的定义并非简单的哲学问题,对公司利润提升具有重大助益。遗憾的是,不少公司常常将事情过度简化,简单以“个人满意度”替代“敬业度”。

常见评估之误

部分公司运用人员分析来考察员工行为和组织绩效,却存在明显的错误。它们在评估过程中全然不考虑个人感受,未能认识到员工感受在影响敬业度中的关键作用。实际上,完整评估员工敬业度需关注员工感受、行为表现以及这两者对公司业绩产生的影响,唯此才能觅得提升员工投入度的有效工具。

全面评估之法

当与公司合作时,会展开多项调查和采访以评估员工多方面的感受与行为。在感受方面,着重于文化、工作职能等六个方面;在行为方面,涉及努力程度、个人发展等六个类别。这样的评估过程先参考学术文献,再根据实际情况补充问题,以此探寻员工感受与行为之间的紧密关系。

持续追踪之功

对于已有在职表现数据的公司,可进一步通过调查和访谈获取更多重要信息,如员工是否有更换工作的意向。并在一段时间内追踪员工敬业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它和销售额客户满意度关键绩效指标的关系。这能够让公司更动态、全面地掌握员工敬业度对企业运行影响的实质。

深入分析之利

仅仅评估员工的感受或行为表现无法准确把握员工的敬业状况。举例来说,即便员工对上司评价不错,但可能工作表现差强人意。通过全面分析员工敬业度,企业可以详细了解影响员工留任意愿和工作投入的各类因素,准确把握员工对公司各层面的看法,以及这些看法和其行为的具体关联,进而最大限度发挥员工高敬业度带来的积极效应。

作为企业各等级的 HR,您打算采取怎样的措施完善本公司员工敬业度的评估体系?

点赞0 分享
企业战略落地难题待解?教你明确目标提升执行力
« 上一篇 2025-07-04
企业管理中质量负责人岗位至关重要,具体职责有哪些?
下一篇 »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