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股权激励的行权期与窗口期?一文带你详细了解
何为股权激励行权期
对于企业 HR 而言,了解股权激励的关键概念很重要。行权期方面,是自等待期满次日,一直到股权有效期满之日这段时间段 ,在这范围里,每个交易日皆为可行权日。
当满足既定条件后,员工有权进行行权操作 。这给符合条件的员工一个机会,得以行使自身的权利 。有效期满之时,如果还有未行权的股份,公司按照相关规定 ,要么将其注销处理,要么进行回购。
行权期情况说明
理论上,员工一旦步入行权期,有权利作出是否行权的决策。然而 ,站在上市公司角度就有不同。其激励对象可能利用自身便利,操控信息披露来影响股价,为个人谋取私利 。这严重破坏市场公平与秩序。所以各国证券监管部门行动起来。
证券监管部门纷纷采取措施,专门设置了窗口期。如此一来 ,上市公司的激励对象即使拿到在任意交易日的行权权力 ,最终能实际确定行权的时间,还是圈在了法律所划定的窗口期内 。这是保障市场公正运转很重要的一点。
上市公司窗口期规定
那上市公司的窗口期依据法规如何设定?有很明确的法条依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详细阐明,规定有效期内应该把握精准时机 。在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公布之后 的第二个交易日,就开始进入可考量的行权时期了。
按照法规,截止在下一次的定期报告公布之前的十个交易日,这个区间内为窗口期行权时间。不过与此同时,还有禁止行权的特殊时间段进行明确的限制。像是重大交易,或者重大的事项在决定过程里边开始 ,一直到这个事项正式给予公告之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不能行权 。碰上其他类似可能作用明显,导致股价出现较大规模波动影响股价走向变动的 重大事件,从 该事件发生的第一天开始算,直到正式公告之后过两个交易日这区间都不可以安排行权 。
非上市公司的情况
再说说非上市公司。虽然从法律法规层面而言 ,相对宽松一些 ,不存在这样硬性规定关于窗口期的明确边界。可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有自身情况需要考虑 。每当激励对象出现股权变更情况的时候 ,按照流程,各个公司必须得前往工商登记部门去开展注册相关步骤。
如果激励对象没有一定规划,时间过于分散来进行行权操作 ,可能造成工商股权登记办理的多项步骤变得十分繁杂 ,还可能影响各方面效率 。所以即便没有法规强制要求,不少非上市公司还是参考惯例 做法或者自身考量之后同样会选用一定方案。例如结合自身经营计划 等因素,把每年的一些特定时间段设置为行权窗口期,比较常见的有的将 6 月份专门留出来作为行权窗时间,在此窗口期激励对象同步完成 所有行权目标设定任务 ,简化工商登记手续并确保流程的规范性。作为企业的 HR,不管是上市还是非上市公司,对这部分要点准确掌握都极其关键。